当前位置:主页 > 组工园地 > 组工园地 >

牢记初心使命 以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3-29 | 栏目:组工园地 | 点击:

        观念决定作为,追求何种政绩对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党员干部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扛起使命,以正确的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人民至上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生活幸福作为“国之大者”,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站在人民的角度想问题,作决策,做事情,要解决好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情。身为党员干部,要时刻关注人民关注的事情,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解决好人民关注的每一件事。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政绩观,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站在人民的角度想问题,作决策,做事情,要解决好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情。要时刻关注人民关注的事情,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解决好人民关注的每一件事,始终把人民群众幸不幸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切实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做问题的终结者,不做问题的传递者、观望者,努力融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旋律中,让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更加牢不可破。
        恪守为民办实事的政绩观。“我为群众办实事”其重点在“民”,关键在“实”。政绩的大小、多少、好坏,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要看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否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困难是否得到满意解决、老百姓的利益是否得到切实维护。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纾民之所困,全力疏通群众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主动俯下身子、迈开步子走到群众身边去,收集民意、倾听民声,不仅要目见之,更要足践之。只有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民办实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勤务兵,为民办实事得聚焦一个“民”字,把群众当做主体、把人民当成中心,切实晓民之忧、急民之急、识民之苦、解民之忧。古人云,“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正是把“民”看作轴心,一切围着人民转,诠释民为邦本的道理哲理,以担当实干、履职尽责、主动出击和纾难解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急盼化为现实、将群众愁烦消灭殆尽,方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李昱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