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组工园地 > 组工园地 >

活化文物载体 传承文明成果

时间:2022-07-29 | 栏目:组工园地 | 点击: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文物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生动载体,文物将无形的文化融入具体的实物中,如同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人们面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强调的一样,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活化文物载体,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保文化工作的正确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宣传思想战线中的指导地位,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工作,强调要认识到“文化工作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文化工作服从于政治任务”,要为政治目的服务,确保文化工作的正确方向。
活化文物载体,要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到故宫文创产品的走红,再到云端博物馆的蓬勃发展,一个个文化现象启示我们,文物活化利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更多文物活起来,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群众的期待。
      活化文物载体,要深化学术研究。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不能仅仅依靠考古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对中华文明内涵、特质、形态、发展道路等的研究,是系统工程、综合工程,涉及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学等各种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除了考古学和各种自然科学的联合之外,还须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展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
        活化文物载体,要创新展览展示。我国拥有5800余家各类博物馆,也拥有世界上参观博物馆最大的群体。当今,文化旅游促进了博物馆的发展,打卡博物馆也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新潮流。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作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承担着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使命。博物馆是十分典型的致力于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机构,观众是博物馆的生存根基和发展基石。“活起来”的核心是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观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博物馆在展览主题设计和展陈形式上,都应该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观众的心理和审美需求。展览的同时还可以组织线上线下的讲座和论坛,从多维度提升展览的传播效能,做到博物馆从无墙到无界的跨越。
我们要以文物为载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张店镇李雅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