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古虞党史 >

平陆县早期党组织创始人李绍伯

时间:2019-10-21 | 栏目:古虞党史 | 点击:

             李绍伯(1910-1994),曾用名李远、李友杜,李少白,中共平陆县党组织创始人。1910年1月出生于平陆县原城关下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少时于家耕读。1917年至1928年先后就读高小、二年制师范。1928年至1930年,在平陆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执教。1930年6月,考入山西省第二师范学校(驻运城)。期间,因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思想,为以后参加革命奠定了的思想基础。1932年春夏之交,李绍伯又组织参加了驱赶镇压学生运动的运师校长刘学庵的斗争;并在同年因反对“会考”斗争失败,被学校开除。离校前向共产党员、校训育主任张衡宇提出了入党申请。由于时局紧张,张衡宇让其暂回平陆躲避。李绍伯回到家乡,同荆启荣(平陆县洪池村人,时任运师附小教师)一起在平陆县城创办了“青年读书会”,团结进步青年,传播革命思想,总结斗争经验,宣传共产党团结抗日、救亡图存、图强的政治主张,为中共平陆县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组织保证。1933年5月,李绍伯接到张衡宇要其到太原入党的信件,便执信赶赴太原,不巧张衡宇已去了北京,于是便又赶往北京。途中恰遇平陆在京读书的同乡薛经纶,二人一同赶往北平,到了北平,张衡宇却又回到了太原,但走时留下话,让其在北平等候。于是,李绍伯在薛经纶的引荐下,先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社会科学联盟”和“反帝大同盟”等。同年9月返回太原由张衡宇介绍,安紫息与之谈话,写了入党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上旬,李绍伯接受省工委派遣,返回平陆家乡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
         李绍伯回到平陆后首先发展了同学李晓峰(时任小学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元月,李晓峰又发展了关善绍,同时宣告中共平陆支部成立,李绍伯任支部书记。党支部成立后的主要任务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党员,在工农群众中开展工作;创办党内刊物《工农朋友》,宣传党的任务和斗争策略。1935年夏,《并州日报》刊登了太原德合信石印馆党组织被国民党破坏的消息后,平陆支部预感形势危急,之后他们便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经支部讨论同意,同年8月,李绍伯赴西安,准备利用关系寻找党的组织,到西安后住在同学樊登第家。不料樊登第已被国民党特务盯梢,第二天李、樊均被逮捕,先关押于陕西省国民党部反委会看守所,后又转至军法处看守所。在轮番审问中,敌人未得到半点口供又无其他证据,经绝食斗争,李绍伯同难友阴浩然一起获释。同年11月底,他返回运城仍未找到党的组织,年底回到家乡就地开展工作。1936年2月,通过毛钓(时在太原成成中学读书)带秘密信件到太原,通过“社联”将信转给党的组织。
         不久,李绍伯接到党组织的来信,并在支部传达了党的指示,平陆支部与上级组织恢复了联系,党的工作重新开展起来。
         1937年10月,根据特委安排,李绍伯赴平陆县组建县委,当月27日在平陆县下磨村召开了党员干部会议,宣布中共平陆县委员会成立。任命李晓峰为县委书记,关善绍为组织部长,薛经纶为宣传部长。县委成立后的主要任务:一是壮大党组织,组建各行政区党的分委会,并在主要村镇发展党员,建立党的支部或党的小组;二是开展统战工作,充分发挥牺盟会组织的作用;三是积极培养干部,争取对政权和军队的领导,组织抗日武装,发展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县委在李绍伯的具体指导下,先后成立各区分委会,整顿和加强了牺盟会组织。1938年2月前后,李绍伯参加了刘少奇、杨尚昆等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北方局临汾会议,回来后,他对会议精神认真进行了传达,先后组织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抗日骨干训练班,并在训练班培养和发展了百余名共产党员,在县政府、县公安局,公安队,县人民抗日自卫队及主要村镇建立了党的支部或小组,使所分管的几个县开展抗日斗争的领导权在1939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前一直掌握在我党的手里。
        李绍伯1937年9月任中共河东特委组织部部长、10月赴平陆组建平陆县委,同年12月改任中共河东特委宣传部部长。1938年8月受刘少奇指示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94年5月任中共绥中地委代理书记。            1941年3月受贺龙委派调任中共绥东地委书记。1942年3月晋绥二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偏关县县委书记。1949年6月任绥远军区党委委员、政治部第一副主任。1949年9月任36军党委副书记、军政治部主任。1953年3月任中央建筑工程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1959年正式出任浙江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64年抽调出任中央驻北京大学工作组副组长。1979年6月重新出任浙江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淅江省文管会党委书记、主任、1983年11月响应中央号召主动要求退休,但又被选为浙江省顾问委员会委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