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1 | 栏目:古虞党史 | 点击:次
关善绍,又名庭栋,系平陆县杜马乡关家窝村人,1913年7月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从少年时起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虽仅有高小文化程度,但对《新生周刊》、《世界知识》、《新观察》等进步书刊爱不释手,在城镇乡村也小有名气。1933年初夏,李绍伯在县城成立“青年读书会”,就吸收他为会员。1934年冬天,李绍伯由并返回平陆家乡,关善绍成了他展革命活动的得力助手。
1935年,关善绍由李晓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中共平陆支部成立,他任支部宣传委员,根据支部决议负责主编支部机关刊物《工农朋友》。在白色恐怖下,他严守秘密工作纪律,背着家人,将工作室设在自家一座角房内,秘密地征稿、撰稿,经支部书记审批,等到半夜人们熟睡后,便开始刻写印发(先是复写后是油印)。《工农朋友)于1935年春创刊,直到1939年“六六”反扫荡战役时才被迫停刊。在四年多的时间内,《工农朋友》向全体党员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行动纲领和共产党员的标准及行为准则,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和中国大革命情况,报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研究在白色恐怖下党员的工作方法,表彰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事迹,揭露了日军入侵平陆的种种罪恶暴行等。期刊虽小,但文字精悍,内容充实,有的甚至只几句话,就使其广大读者在漫漫长夜里看到了光明,在高压的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在困难面前坚定了信心。《工农朋友》在当时,确系照亮广大党员群众前进的一盏红灯,也是刺向敌人的一支利剑。
关善绍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平陆当局的怀疑。1936 年春,红军东渡深入山西境内,平陆当局和其他县市的国民党反动派一样,疯狂抓捕共产党员,在“宁错杀一千,也不漏掉一个共产党员”的口号下滥杀无辜,关善绍和他的胞兄关绳武(时任平陆第三高小校长)以共产党嫌疑被捕入牢受审。其家属为不让敌人找到证据,遂将关善绍留在家里的《工农朋友》、党内文件全部烧掉。不久,平陆国民党当局为寻找证据派军警抄了关的家,将当时公开发行的《世界知识》、《新观察)搜走,并以此为据,指证关善绍兄弟是共产党。当时,关绳武知道胞弟确系共产党员,但自己不是共产党员,为了保护弟弟,便一口承认《世界知识》、《新观察》是自己的,与胞弟关善绍无关,这样关善绍才被释放。
1936年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7月,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总会派张呼晨到平陆县任牺盟会特派员,关善绍根据支部指示,积极协助张呼晨工作。他批评并着手改变牺盟会在成立之初,工作浮在上头,不注意深入发动工农群众,牺盟会主干“出入有朱户,往来无白丁”的状况。在关善绍的帮助下,张呼晨逐步认识了前段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严重问题。经整顿,牺盟会组织把工作重点放在启发广大工农兵群众的觉悟上,使牺盟会的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不久,张呼晨由李晓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牺盟会的工作就完全置于党的领导之下。
1938年7月,县委书记李晓峰奉命赴中央党校学习,特委任命关善绍代理县委书记。在他代理县委书记期间,利用日军败退运城的机会,以牺盟会的名义在令狐三村、小涧北村举办抗日骨干训练班,整顿党组织,揭露日军、汉奸在平陆县的暴行,提高抗日干部的素质和激发抗日军民的积极性,号召全体爱国志士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实际行动驱赶日寇出中国,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关善绍又组建了二区、三区区分委。县委还通过县抗日民主政府党组织,对平陆抗日人民自卫队进行了检阅整顿,将全县当时近30支小型抗日游击队统编为平陆人民抗日游击队,队员由不脱产到脱产,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10月,关善绍调特委工作,县委书记由杨待甫接任。
1939年“十二月事变”前夕,关善绍受特委派遣回平陆任中共平陆中心支部书记,主持党组织转移后的善后工作。1940年秋,关善绍做完善后工作,因环境进一步恶化,准备向县东转移,行至晴岚,适逢日军扫荡,便返回家乡做地下工作。1942年,中共条西地委组织部长阎家德来平陆县住关善绍家,关善绍以亲戚相称掩护、协助阎家德开展工作,并协助县委、区委在县城组建党的地下交通站。
1946年,平陆县张茅公路以西系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在统治区内捕杀共产党员,制造白色恐怖,再加上关善绍眼病严重,只得赴西安医病,一度失去党的组织关系。1947年平陆解放后,关善绍仍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为党工作,他以扫盲教师的身份,利用扫盲阵地宣传党的政策,促进农业合作化,被评为扫盲与合作化模范。1959年经组织考察,恢复了他的党组织关系,同时恢复了他的公职,他先后任运城、临汾专署监察员,闻喜县药材公司经理。1970年离休。
1987年1月关善绍去世。